茯苓种植技术_茯苓如何种植

 茯苓种植在温暖、阳光充足、通风干燥的环境,怕严寒。茯苓如何种植我整理了茯苓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茯苓如何种植

 概述

 别名:松薯、松苓、云苓、茯苓片、赤苓、茯灵、白茯苓、茯菟等。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05(Schw)Wolf]的干燥菌核供药后,按切取部位又分茯苓皮、赤茯苓及茯苓片等等。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主治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等症。

 主要生长栽培区域:主产于云南、广西、福建、安徽、湖北等省区。人工栽培我国已有400多年历史,现有较多省能大量栽培并投入生产,山东省烟台等地区已引种成功,并投人生产。

 植物形态

 茯苓植株是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三部分组成的真菌。菌丝体是茯苓的营养器官,幼嫩时呈白色绒毛状,老弱时为棕褐色,并在菌丝体上产生菌核和子实体。菌核是贮藏器官,也是休眠器官,寄生在松树等树木的根部或埋在地下的松树枝茎等材料上,由菌丝集结而成。形态近圆而多变,大小不一,可由几十克至几十千克。新鲜的菌核外皮略皱,黄褐色或淡褐色,皮薄而粗糙,有明显的瘤状皱缩。皮里(同一块菌核内部)部分呈白色,部分呈暗红色,也有的在同一块菌核内部均呈白色,而另一块均呈淡红色粉粒状。切开断面不平,具颗粒状棱角,有裂隙。切面有粉性,薄片呈淡灰色水纹。子实体是繁殖器官,无柄,平伏生在菌核表面,厚3~8ram,白色,成熟呈黄白色或淡褐色,管口深2~3mm,不规则形,孔壁薄,边缘渐变成齿状。孢子长方形至近圆形,极小,6~8btmX3~4肚m,壁表面平滑,透明无色。

 生物学特性

 茯苓喜温暖、阳光充足、通风干燥的环境,怕严寒。野生于松树根上,在砍伐下的腐木段上也能生长。茯苓是兼性腐生真菌,其菌丝既依靠侵害活的树根,又能吸取死树的营养而生存。喜欢寄生于松树的根部,依靠其菌丝在树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分解、吸收松木的养分、水分作为营养来源。为好气性真菌,只有在通气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生长。故喜生长在通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坡地,结苓(菌丝聚结成大型菌核)常在土面下20~30cm的树根处。

 人工种植的茯苓,生长发育可分两个阶段:

 (1)菌丝生长阶段:菌丝从树根或人工段木中吸取营养,同时分泌酶,用来分解和转化树根或段木中的有机质,蔓延生长。

 (2)菌核阶段:菌丝生长到后期,聚结成团,形成菌核,亦称结苓。结苓的大小与菌种的优劣、营养条件(即宿主情况)、温度、湿度及其他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茯苓菌丝的生长温度为18~35℃,以25~30℃生长最快且健壮,35℃以上菌丝容易老化,10℃以下其生长十分缓慢,0。C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子实体则在24o~265℃时发育最迅速,并能产生大量孢子,当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时,孢子大量散发,可明显见到“孢子云”现象。在20℃以下,子实体生长受限制,所产生的孢子也不能散发。

 对水分的要求,以宿主(树根、段木)含水量在50%~60%时为最适宜,土壤含水量则以25%~30%为最好。由上可见,茯苓喜温暖、稍干燥的环境条件。在年平均温度17℃左右,无霜期280天左右的山地,栽培茯苓较为有利,寒冷潮湿的气候则不利于茯苓生长发育。另外,土壤酸碱度以pH 5~6为适宜。

 茯苓菌核是茯苓的储藏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它的主要养料来源是松木及木屑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

 茯苓接种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菌丝便迅速向木料上蔓延,一般20~30天,乳白菌丝便可布满木料,100~120天便可开始结苓。栽培茯苓,在湿度为25%左右的土壤上生长较好。如湿度低于15%,菌丝生长就受到抑制。水分过多就会被溺死。茯苓结苓后,对水分要求更迫切,如此时遇干旱,菌核便会龟裂。除加强培土外,应进行喷洒水抗旱。茯苓菌丝生长过程需有足够空气,才能结出较大菌核(茯苓)。茯苓在栽培过程中不需要阳光,但是阳光能通过土壤调节温度和湿度,问接影响茯苓的生长。茯苓的营养由菌丝分泌酶将松木中纤维素等物质分解吸收。

茯苓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1)选地:茯苓为好气性真菌,最怕涝,喜通风向阳环境。以新开垦的坡度为20。~30。的山坡,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含砂多、含泥少的砂土、黄砂土为好。土壤以酸性或弱酸性为宜(即pH一5~6),切忌碱性土壤。砂砾土、黏土,盐碱地、积水潮湿地不宜栽培。培植过茯苓的地5年以内不能再种。最好选用多年来未耕种的半砂半土或砂地。选好地后3~4月问,晴天进行整地,深翻30~40cm,除净杂草和石块,苓场周围要挖好排水沟,以利雨季及时排出水。

 (2)备木料:秋末冬初,在松树休眠阶段,选弯曲不成材的松树伐倒,此时干得快且不易脱树皮。伐下的木料进行剥皮留筋,即把圆柱形的松木料,顺木将树皮相间纵剥。剥一条宽皮,不剥的一条皮叫“筋”,俗称“剥皮留筋”,以利菌丝传引上料,作引种的传引路线,“筋”的宽度25~3cm。剥皮部位剥到木质部,最好将木质部少刮去一点,便于出油干燥。将剥皮留筋木料按“井”字形堆起干燥,第二年春天呈六七成干时,在松木断口停止排松树脂,敲着有清脆声音时锯料。锯成长50~80cm的料段,细木料最长不超过90cm,锯好后按“井”字形堆垛。放于向阳、通风、便于干燥处。木料必须干透,才可作为茯苓的寄主材料,供栽培用。不干透,菌丝不能吸收其养分,影响生长。

 2繁殖方法

 (1)选种准备:作繁殖用的菌种,也叫引子。有菌丝引、肉引和木引三种。

 1)菌丝引:是以液体培养基人工分离培养的斜面菌种,接人栽培种瓶内培养,当菌丝长满全瓶时,即可栽培。

 2)肉引:是用鲜茯苓,选鲜嫩、皮薄、里面粉白、浆水足的苓块切片,直接贴在松木段上。每个鲜茯苓重02~lkg左右为好,个小坚硬的及个大松泡的都不可做引子。

 3)木引:指肉引接种的木料。即带有茯苓菌丝的木段,也可以繁殖大量的菌种,并可节约鲜茯苓用种量。5月份,用松木剥皮留筋的干料,截成30~40cm的短段,每窖3~5根,平放窖底。用土封住一端,选鲜嫩、浆足的茯苓做引子,紧贴木料的另一端,每块木料上都有茯苓引子30~509。贴后用土挤紧,使紧贴一起,木料上覆土7~lOcm,两端覆土13~16cm,贴后60~80天,当木料呈米**,表示已充分传菌,如木料呈黄白色,还不成熟,暗**已老。选断面呈米**的木料,截成13~16cm长的小段,即成木引。

 (2)茯苓接种栽培技术:

 6月间,宜早不宜迟,迟种生长期短,产量低。选晴天接种,土质稍湿润挖窖,窖底顺坡向挖,深25cm左右,长、宽根据木段大小、多少而定。

 1)菌丝引接种:接种前将段木放入窖中,每窖1~2或3~5根,粗细搭配。先将窖中细段木的一端削尖,以便能插入栽培瓶中,尖端向上,瓶倒套在段木尖端,两旁或一侧紧靠粗段木。这样菌丝由细段木蔓延至粗段木上,接种后及时覆土lOcm左右,窖面呈龟背形。

 2)肉引法:根据松木料的粗细大小,每窖3~5根料,上一下二或上二下三,将木料平放窖中。贴引子的一头要摆齐,靠紧,便于传引。贴引子时,先将引子用刀割一浅口,划破苓皮,再用手掰开,随掰随用。将不贴引子的一头,埋住固定位置,脚踏在木料上,将引子带皮的一面向外向上,肉面贴在木料头上,贴后一手按住引子,一手扒土塞紧,上面盖一片大的树叶以防水浸引子腐烂。上面再覆土lOcm左右。种好一窖再种下一窖,窖距30cm左右。

 3)木引:用已种下六成熟,断面呈米**的松树段,截成10~15cm的小段,每窖下木引一小段,放在新木料底部中间一根的上方,中间一根木料要短些,使木引头和木料头接拢对齐。接引后,用大的树叶将木引盖好,以防浸水烂引子,然后覆土10cm左右。

 (1)浇水排涝:引子下窖后,下点小雨最好,传引快,但怕大雨水。如连续5~6天无雨,可在窖上喷水润湿。排水沟要经常清理,避免下雨时地面径流冲刷,而影响“传引”结苓。故雨后注意及时排水,保证地面无积水。

 (2)培土除草:下种后2~3个月便开始结苓,翌年3~6月是茯苓迅速膨大期,结苓期地面出现裂缝,茯苓容易外露,要经常培土,填缝覆盖,以免影响正常结苓。培土同时,顺便清除田间杂草。入冬前要全面盖土防寒,开春后扒去覆土。种茯苓的场地,严禁人畜践踏,影响结苓。

 (3)茯苓种植防治病虫害

 白蚁:属膜翅目蚁科。白蚁蛀食木料和茯苓时,使之不能长茯苓,造成严重减产。防治方法:5~6月间繁殖出巢时,在蚁路上撒农药,使触杀死亡,最好沿蚁路找蚁室,挖出烧毁,或者用敌百虫毒土,撒在窖上,进行毒杀wwwcyonecomcn/;也可以引进白蚁新天敌——蚀蚁菌,此菌只要蚁群中有一只感染上,能使巢内全部白蚁感染而死亡,而蚀蚁菌对人、畜均无感染力。

 4选育良种

 茯苓菌种选择特别重要。要菌种生长快,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茯苓。茯苓肉引选择更为重要,肉引的鲜茯苓,选皮薄、鲜嫩,里面以粉白为优,浆水足的茯苓块切片做肉引最好。

 茯苓种植收获加工

 8~9月份,茯苓外皮呈黄褐色时即可采收。采收时选晴天,将窖上土除去,把茯苓取出,保持茯苓个体完整。刷去泥砂,堆在不通风的屋子里,使其发汗,隔2~3天摊开风干表土水分,再堆放发汗,反复2~3次。堆放过程中有的茯苓产生鸡皮状的斑点,变黄白色时,应随即剥去,以免引起腐烂。至外皮现皱纹时,用刀剥下皮即“茯苓皮”。然后将茯苓切成均匀的薄片,晒干即可作药用。近表皮处呈淡棕红色,加工切成块状或片状,称“赤茯苓”。剩余的边角称“茯苓碎”,然后分别晒干人药。有时茯苓菌核中有穿心树枝或树根,可带枝或根切片晒干后,即是传统中药中的“茯神”。通常lO0kg鲜茯苓,可加工50~ 55kg茯苓片或块。

 茯苓片以片薄、色白、细腻、有光泽、无碎末者为佳。

 茯苓块以整齐、均匀,无碎末者为佳。

 茯苓个,以体重坚实、外皮棕褐色,略带光泽,皮纹细,无裂隙,断面色白细腻,黏牙力强,不带砂者为佳。体轻,质松,有裂隙,外皮带砂粒者次之。

1 如何种植茯苓

2 茯苓怎么种植

3 茯苓种植技术

4 茯苓的种植技术及功效作用

5 土茯苓种植的方法

6 土茯苓如何种植

7 土茯苓怎么种植

 

土茯苓如何种植

地茯苓的种植方法:

1选地整地:地茯苓比较粗生,适应性强,山地平地均可种植。建议应选地以选择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种植,比较容易高产。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播种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条播法,按行距20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下,覆土厚lcm左右,保持土壤湿润,待苗高I0cm左右移裁。

3种植按行:株距各25cm开穴,每穴栽1株,待苗高30cm左右,应搭架,将茎藤引上,以利生长,注意松土除草,施追肥1-2次。

地茯苓: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

土茯苓怎么种

地茯苓的种植方法:

1选地整地:地茯苓比较粗生,适应性强,山地平地均可种植。建议应选地以选择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种植,比较容易高产。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播种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条播法,按行距20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下,覆土厚lcm左右,保持土壤湿润,待苗高I0cm左右移裁。

3种植按行:株距各25cm开穴,每穴栽1株,待苗高30cm左右,应搭架,将茎藤引上,以利生长,注意松土除草,施追肥1-2次。

地茯苓: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

1、选地整地。土茯苓的适应力强,对于种植地无过高的要求,山地和平地均可种植,但是如果想获得高产,建议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有助于产量。在头年冬季时将土壤深翻几次,使其充分风化,开春后结合翻耕施入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适量的化肥。整形耙平后,做畦或起垄,等待播种。

2、繁殖方法。土茯苓采用种子进行繁殖,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左右,也就是清明节前后,这时温度适宜,雨水充沛,有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采用条播法,在畦面上按行距20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覆土1厘米左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两周即可出苗。在出苗后做好除草工作,适中耕,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当幼苗生长到10厘米左右时即可进行移栽。

3、移栽。移栽起苗时对起苗浇一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起苗,移栽时在地块上按株行距25×25厘米开穴。每穴移栽一株壮苗,栽种后浇一次透水,在移栽成活后及时除草,如果发现缺苗现象要及时补栽。病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适量的施肥,一般每亩浇施稀薄的人畜粪水1000根公斤,能促进其快速生长。

4、田间管理。土茯苓为生常绿攀缘状灌木,所以在幼苗生长到30厘米时,要及时搭架引蔓,以利其生长,同时要注意松土除草,并追肥1-2次。当植株生长枝繁叶茂,导致植株间通透性不佳时,及时的修剪掉密枝叶、病虫枝叶,增加通透性,加强植株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养分,提高产量。

种植的南瓜藤越肥,却越不结南瓜,是什么原因在作怪?
« 上一篇 2023年9月19日 上午4:34
什么时候种水果玉米
下一篇 » 2023年9月19日 上午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