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根腐病和黑穗病。
1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华北、西北、淮北等北方冬麦区和西南及华南等省(自治区),是一种气传病害,病菌随气流长距离传播,可波及全国。条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流行严重的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80%以上。
(1)症状 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秆和穗上,在叶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鲜**椭圆形的夏孢子堆,沿叶脉纵向排列呈虚线状,常几条结合在一起成片着生。夏孢子堆中产生大量鲜黄的粉末,即夏孢子。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产生短的黑色冬孢子堆,埋生于表皮下。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主要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以及环境条件有关。造成春季小麦条锈病流行的条件有四:
第一,有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第二,有大面积感病品种;第三,3~5月份雨量较多;第四,早春气温回升快,外来菌源多而早时,则小麦中后期突发流行。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②药剂拌种:用96%天达恶霉灵2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型25克(1袋),兑水2~3千克,均匀喷拌麦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随拌随播,切勿闷种。可兼防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
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在喷洒粉锈宁或三唑酮时每15千克水加入25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可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同时可增加小麦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
2小麦叶锈病 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发生在西南、华北、西北、东北麦区。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
(1)症状 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一般在叶片正面不规则散生,极少能穿透叶片,待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在叶背面和叶鞘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
山东省小麦叶锈菌于小麦收获后就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冬麦播种出土后叶锈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冬小麦麦苗上。播种较早的由于气温较高,利于叶锈菌的生长,因而受害小麦发病重。播种较晚的,叶锈菌侵入之后由于气温较低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就以菌丝体潜伏在麦叶内越冬。
(2)防治方法 同条锈病。
3小麦秆锈病 小麦秆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以东北、内蒙古、西北等春麦区,以及长江流域、华东沿海和南方冬麦区发生最为严重。病害流行年份,由于来势凶猛、危害大,常可在短期内引起较大的损失,造成小麦减产74%~84%。
(1)症状 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鞘、茎秆和叶鞘基部,严重时在麦穗的颖片和芒上也有发生,产生很多的深红褐色、长椭圆形夏孢子堆。小麦发育后期,在夏孢子堆或其附近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秆锈病夏孢子堆散生,长椭圆形,表皮破裂而外翻。
小麦秆锈病的流行主要与小麦品种、气象条件有关。一般在小麦抽穗阶段的气温和这一阶段前后的降雨是影响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小麦抽穗期的气温一般可以满足秆锈菌夏孢子萌发和侵染的要求,决定秆锈病是否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湿度条件。
(2)防治方法 同条锈病。
4小麦白粉病 近年来随着麦田肥水条件的改善及高产田群体密度加大,小麦白粉病发病逐年加重。小麦受害后,呼吸作用提高,蒸腾强度增加,光合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小麦叶片早枯,分蘖和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1)症状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于植株叶鞘、茎秆和穗上。一般叶正面病斑较叶背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病害重。病部表面附有一层白粉状霉层,病部最先出现白色丝状霉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呈长椭圆形较大的霉斑,严重时可覆盖叶片大部,甚至全部,霉层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并逐渐呈粉状。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上生黑色颗粒。叶早期变黄,卷曲枯死,重病株常常矮缩不能抽穗。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水平关系密切。当气温在15~20℃、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凡雾大露重、早春气温上升病害严重,并且田间湿度大则有利于侵染。肥水施用过多,小麦生长过旺,群体密度过大,密不透风,田间湿度大,植株幼嫩,抗病力低,也很容易发生白粉病。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可有效抑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目前应以选育成株期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为主。
②麦收后及时铲除各种场合的自生小麦,消灭初侵染源。
③合理密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④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配方施肥,适时排灌水。
⑤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或病情指数达5%~8%时,即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加“天达2116”壮苗灵50克兑水30千克,在早春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并可有效防治冻害兼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在发病较多的地区,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控制秧苗病情,减少越冬菌量,减轻发病,并能兼治散黑穗病,如果加入相同量的浸拌种型“天达2116”效果会更好。
5小麦纹枯病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危害加重,大有流行之势。小麦受纹枯病危害,轻者穗小粒秕,重者不能抽穗,或形成白穗。一般病田减产10%左右,严重时减产30%~40%。
(1)症状 小麦不同生育期都可受到纹枯病的侵染,病状主要发生于叶鞘和茎秆上。叶鞘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由于花秆烂茎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抽后形成白穗,结实少,子粒秕瘦。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②实行轮作,控制病害发生。
③适期播种,降低播量,合理密植。
④增施有机肥,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排水。
⑤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克或天达裕丰30克加“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50克,兑水45~60千克喷雾,或兑水300~450千克泼浇,或兑水15~25千克低量喷雾,第1次在返青后病株率达5%~10%(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喷药,第2次用药在第1次用药后15天施用,可有效防治本病。
6小麦赤霉病 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的重要病害,遍及全国,一直是淮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大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40%。近年来,在黄淮海平原麦区、西北麦区和东北春麦区也多次发生大流行,造成很大损失。赤霉病不仅造成麦类产量的减少,而且商品价值也低,病粒失去种用和工业价值。同时,由于病菌的代谢产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还会中毒。
(1)症状 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但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红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黑色颗粒是病菌的子囊壳。
赤霉病的流行主要因菌源量、寄主感病、生育期和气候条件的相互配合程度,决定年度间、地区间的流行轻重。在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黄淮海平原、西北和东北春麦区,一般只要初侵染菌源量大,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可以流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持续时间愈长,则病害流行愈重。菌源量少与感病期气候干旱、少雨是制约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但是,部分麦区和个别年份,也会因小麦抽穗扬花期间温度特别低,不适合发病,所以,温度也能成为制约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清除作物秸秆等病残体或冬前耕翻将病残体深埋,以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数量;适时播种,合理施肥,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渍害。
在齐穗扬花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雾,每亩100千克,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流行。一般用药1~2次。用多福合剂(含25%多菌灵、15%福美双)500倍液喷雾,可以兼治散黑穗病;用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喷雾,可以兼治麦类秆锈病;用禾枯宁可湿性粉剂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赤霉病,还可兼治白粉病等病害。在喷洒杀菌剂时加入600~800倍的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可显著提高防病效果,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
7小麦全蚀病(1)症状 全蚀病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根部和茎秆基部。一般在抽穗前后发病明显。主要症状是:茎秆基部及叶鞘变为黑脚症状,根部变黑腐烂,根表可见病菌着生的葡萄菌丝。分蘖前后,基部老叶变黄,分蘖少,早春返春慢,黄叶多,严重的枯死。拔节以后,根部和茎基部1~2节间严重腐烂,植株矮化。到抽穗灌浆期,茎基部明显变黑腐烂,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病部叶鞘容易剥离,叶鞘内侧与茎基部的表面形成灰黑色的菌丝层。由于病株根部与茎基部腐烂,病株常早枯死,形成白穗或子粒秕瘦,产量损失10%~20%,重者绝收。
小麦全蚀病也可随水流传播,多雨、高温、地势低洼,麦田发病重。早播、冬春低温、成熟期受干热风侵害以及土质疏松、瘠薄、碱性、有机质少,缺磷、缺氮的麦田发病均重。
小麦全蚀病有明显的自然衰退现象,特别是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可见有病害上升期、高峰期、下降期和控制期等明显的不同阶段,只要病害到达高峰后,继续实行小麦、玉米种植制度,病害就会出现下降现象,一般经1~2年后病害就自然得到控制。至于出现自然衰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土壤中拮抗微生物群逐年得到发展有关。
(2)防治方法 选用耐病品种;与棉花、黄烟、薯类、花生、甜菜、豌豆、胡麻、绿肥、大蒜、油菜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增施磷肥,促进拮抗微生物的发育,减轻危害;深翻倒土,增施肥料,减少土壤表层菌源量;返青拔节期应适时中耕,及时灌水。
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2~3千克喷拌麦种50千克,可以兼治根腐病、纹枯病和黑穗病。在小麦拔节期间,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00~15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浇麦田,防效可达60%左右。加入600~800倍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最佳配方是96%的天达恶霉灵(5克)600倍液+“天达2116”粮食专用一袋(25克)600倍液,兑水15千克喷施。
8小麦黄矮病 小麦黄矮病是一种主要由蚜虫传播的病毒性病害,个别年份危害相当严重。
(1)症状 苗期感病时,叶片失绿变黄,植株严重矮化。病重的叶片往往不能越冬,或越冬后不能拔节抽穗。感病较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上部幼嫩叶片从叶尖开始发黄,逐渐向下扩展,发黄的叶片呈亮**,鲜艳有光泽,叶脉间有**条纹。穗期感病的植株仅旗叶发黄。有的品种感病后叶片变紫色。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②清除田间及其附近的杂草。
③加强水、肥等栽培管理,叶面喷施“天达2116”和天达裕丰,增强植株抗病力。
④治蚜(虫)防病(参照麦蚜的防治)。
小麦根腐病,茎腐病,纹枯病怎么办?
小麦根腐病可以使用的农药很多,单就两种药来说,应该还是恶霉灵比较好一些,对于小麦的根霉病,防治应该着眼于田间的墒情管理,尽可能的降低小麦田间的水分,其次是在播种的时候小麦种子经过药剂处理,这样会有效的防止小麦整个生长期的多种病害。
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
你好,小麦根腐病。在发病初期,选用恶霉甲霜灵、丙环唑、苯甲丙环唑++海餐沃含氨基酸叶面肥喷淋防治,间隔5-7天再喷淋一次。
小麦茎基腐病药剂防治:播种前药剂拌种 用药量为种子重量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15‰的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
在秋季或春季,在分蘖盛期进行调查,掌握病情,重点放在早播田,连作杂草多,施氮量高,感病品种田,在分蘖末期病株率达5%,用药防治。用苯甲丙环唑、丙环唑、己唑醇、三唑酮+海餐沃粉剂磷酸二氢钾+有机硅喷淋防治,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防治根腐病的农药有哪些药品
根腐病(茎基腐病);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烂根死苗,用39%精甲嘧菌酯(万施得)、或霜脲氰锰锌、或霜霉威盐酸盐、或甲霜·锰锌、或80%嘧菌酯(瑞嘧冠)、或60%烯酰锰锌(霜冠威)、或25%烯酰霜脲氰(双无阻)、或80%烯酰吗啉(欺霜)、或氟吗啉、或百菌清、或80%代森锰锌(金富生)、或80%代森锌,加入826%氧化亚铜(铜大师)、或23%松酯酸铜(满福庄园),或72%农用链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如病情严重加大剂量喷施(注意根部要喷淋!)。同时加入硼,或钙叶肥喷肥,7—10天一次,喷2—3次效果特佳。
小麦根茎腐病特效药
1、恶霉灵
药效作用独特,具有高效、低毒、无公害,属于绿色环保高科技精品,恶霉灵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死病菌,又能促进植物生长;并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生根壮苗,提高农作物的成活率。恶霉灵的渗透率极高,两个小时就能移动到茎部,20个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
2、甲霜恶霉灵
一种内吸性高效杀菌剂,药效持久,杀菌面广,能防治多种土壤病害,防治作物面广,如小麦、水稻、瓜果、蔬菜、花卉、草坪、苗木,对作物促进生长,健苗壮苗;增强发根能力有高效成果,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明显作用。
3、退菌特
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许多作物上的病菌都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制剂中砷原子与病菌体内含一SH基的酶发生作用,破坏正常的代谢作用,并抑制病菌丙酮酸的氧化,使其新陈代谢过程中断,而导致病菌死亡。
4、粉锈宁
粉锈宁为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还具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在低剂量下就能达到明显的药效,且持效期较长。对人、畜、鱼、蜜蜂低毒,对人粘膜和皮肤均无刺激性。在酸、碱介质中较稳定。
5、多菌灵
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可以有效防治由真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在我国的使用范围广泛,但其残留能引起肝病和染色体畸变,对哺乳动物有毒害。
6、可杀得
广谱性,以预防保护作用为主,要在发病之前和发病初期使用。该药与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治效果会更好。适于防治蔬菜多种真菌及细菌性病害,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防治方法本制剂属保护性杀菌剂,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才能产生良好的防效。
-根腐病
-恶霉灵
-甲霜恶霉灵
-退菌特
-粉锈宁
-多菌灵
-可杀得
根腐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小麦根茎腐病特效药有种衣剂拌种、药剂喷淋、药剂防治等。
1、种衣剂拌种
在小麦播种前,可用35%苯甲咯噻虫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可有效阻止病菌侵染种子和幼苗,预防根腐病的发生,还可兼治纹枯病、全蚀病、蛴螬、金针虫、蚜虫等病虫,省工省时效果好。
2、药剂喷淋
对于没有拌种的麦田,可在根腐病发生初期,用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0-40毫升/亩+99%磷酸二氢钾80-150克+001%芸苔素内酯水剂10-12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不但能有效控制根腐病的危害,还能兼治纹枯病和全蚀病等病害。
3、药剂防治
甲恶霜霉灵是高效广谱杀菌剂,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的繁殖发育达到杀菌的效果。甲恶霜霉灵喷施小麦防控根腐病,可以使用30%的甲霜恶霉灵水剂,按照1000倍喷雾作物的幼苗,有很好的防病效果,持续时间可达20天左右。
小麦根腐病特征
麦根腐病是由禾旋孢腔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苗期形成苗枯,成株期形成茎基枯死、叶枯和穗枯。由于小麦受害时期、部位的症状差异,因此有斑点病、黑胚病、青死病等名称。症状表现常因气候条件而异。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多产生根腐型症状。
在潮湿地区,除根腐病症状外,还可发生叶斑、茎枯和穗颈枯死等症状。小麦根腐病是一种全球性病害,也是中国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各小麦种植区都有发生。小麦根腐病分布很广,尤其是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更重。
小麦感病后常造成叶片早枯,影响籽粒灌浆,降低千粒重。穗部感病后,可造成枯白穗,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更大。种子带病率高,可降低发芽率,引起幼根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出苗和幼苗生长。
小麦根腐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附症状
根腐病在农业和果树种植中非常普遍。其主要表现为发病后,植物叶片突然出现凹陷、萎蔫,地下根系被挖出。可见病根发黄或腐烂。当病情严重时,整株植物会干枯。
腐烂的发生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地形和环境因素。在地势低洼、积水严重、土壤粘度高、土壤板结严重的地区,发病率高。第二,细菌感染。如果土壤中有病菌,当植物的根脱落或植株、幼苗瘦弱时,病菌就会趁机进入并感染植物的根部组织,引起疾病。
在防治方面,如果病害是由地形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可以通过排水、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渗透性、添加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等措施,促进其茁壮成长,增加抗病性。
如果病原体感染导致发病,首先要做的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原体向周围扩散。可以把病株移走,用生石灰对病穴去污,也可以挖坑浇水,防止病菌传播。其次,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水供应,促进生根。最后,疾病的初始阶段用化学药物治疗。
因为不同作物根腐后对药物的吸收利用是不同的。因为,针对不同的作物,要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下面介绍几种防治作物根腐病的常用方法。
第一,小麦根腐病
主要是尽可能选择抗病新品种进行种植,少用或不用自留种子。播种前,用化学药品浸泡和拌种。种植密度不能太拥挤,田地不能长时间潮湿,幼苗要适度蹲伏。应及时使用代森锰锌或菌核利防治该病。
第二,番茄和大葱的根腐病
高垄种植,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残株及时清除,病株穴周围撒生石灰消毒杀菌。发病初期,可将硫酸铜溶液、丁醚甲可湿性粉剂、恶霉灵可湿性粉剂兑水灌根。
第三,果树根部病害
果树的根又多又壮。除正常的农业防治外,发现病害后,可将病重的根部拔除,并可施用生根粉促进新根的生长,或用硫酸铜或指甲膏、多菌灵灌溉根部。之后,增加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施用量,既能改善土壤质量,又能促进果树健壮,增加抗病性。
回答
1、治疗: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进行喷雾,每公顷用药500-750克。2、防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和栽培防病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该病为全生育期病害,穗期叶斑和穗腐是防治的关键,同时要加强栽培管理,控制苗期根腐病的关键是麦田不能连作,可与亚麻、马铃薯、油菜及豆科植物等作物轮作换茬。
一、小麦根腐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1、治疗
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或50%菌核净进行喷雾,每公顷用药量为500-750克。或用50%福美双、75%代森锰锌进行喷雾,每公顷用药750-1000克。
2、防治
(1)防治时可以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和栽培防病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方法。该病是全生育期病害,一般穗期叶斑和穗腐是防治的关键。一定要减少田间菌源,降低病菌积累的速度,保护成株功能叶片,这样可有效防治根腐病。也可以选用抗病良种进行防治,选种时一定要因地制宜选用中抗或高抗品种,避免种植易感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控制苗期根腐病的关键是麦田一定不能连作,可与亚麻、马铃薯、油菜及豆科植物等作物进行轮作换茬。同时也要适时早播、浅播,土壤过湿时一定要散墒,过干时一定要镇压,提高播种质量,一定要给小麦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和中耕除草,防治苗期地下害虫。
(3)播种小麦前可以用24%福美双·三唑醇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例1:50进行包衣,晾干后再播种,这样防病的效果会更好。也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5%卫福合剂、58%倍得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03%进行拌种,防效可达60%以上。
二、小麦根腐病症状
1、发病时苗期主要是苗腐,造成麦苗大量黄化和死亡,成株可出现“青死”的症状。发病初期成株叶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褐斑,扩大后变成长椭圆形或不规则褐色大斑,气候潮湿时,病部就会产生黑色霉状物,这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鞘上病斑会不规则,形成大型云纹状浅褐色斑,扩大后整个小穗也会变褐枯死。病小穗不能结实,就算可以结实其种子也会带病。
2、病害初次侵染主要来自病残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发病后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借助气流、雨水、轮作、感病种子进行传播,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若干年。小麦根腐病的流行程度与菌源数量、栽培管理措施、气象条件和寄主抗病性等因素有关。
3、一般栽培措施耕作较随便、土壤板结、播种时覆土太厚、春麦区播种时间太迟、冬麦区播种过早以及小麦连作、种子带菌、田间杂草多、地下害虫危害引起根部损伤等因素都会有利于根腐病发生。如果麦田缺氧、植株早衰或叶片龄期长,就会导致小麦抗病力下降,这时小麦感染的几率会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