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原产于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由于玉米适合旱地种植,因此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后将玉米种子带回欧洲,之后在亚洲和欧洲被广泛种植。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十八世纪又传到印度。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种植面积最大。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已有4700多年种植大豆的历史。 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原产地
简述东北地区生产大豆的有利自然条件
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
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
也有很多植物学家认为是由原产中国的乌苏里大豆衍生而来。
现种植的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
大豆起源于中国,从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献可以证明。
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3年)编的《史记》中,头一篇《五帝本纪》中写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郑玄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司马迁在《史记卷二十七》中写道:“铺至下铺,为菽”,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菽。”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谈到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指出:“主要的农作物,如黍、稷、粟、麦(大麦)、来(小麦)、秕、稻、菽(大豆)等都见于《卜辞》。”卜慕华指出:“以中国而言,公元前1000年以前殷商时代有了甲骨文,当然记载得非常有限。
在农作物方面,辨别出有黍、稷、豆、麦、稻、桑等,是当时人民主要依以为生的作物。”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一中指出:“大豆生于槐。
出于沮石之峪中。
九十日华。
六十日熟。
凡一百五十日成,忌于卯。”
中国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全中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
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
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
由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
黄豆的主产地区在哪
九三垦区位于黑龙江省的北部,处于第四、第五积温带,属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04℃,降水量为500毫米以上,无霜期为118天左右,有效积温在2200℃左右,属于典型的高纬度低热量的旱作农业区,为大豆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九三垦区生态环境良好,处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是典型的黑钙土,土质疏松肥沃,非常适合大豆生长。九三管理局远离城市,无污染,空气质量好,土壤清洁度高,森林覆盖率高,保持了良好的原始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约占中国的60%,而黑龙江大豆主产区就在九三区域,区域内大豆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到150万吨,占全国的11%左右。
扩展资料:
1、东北地理气候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自东南而西北,年降水量自1000mm降至300mm以下,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2、东北自然资源
东北山区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384%。农业上从农林区、农耕区、 半农半牧区过渡到纯牧区。水热条件的纵横交叉,形成东北区农业体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农业基地的自然基础。
-东北地区
-黑龙江大豆
根据中国大豆气候区划,除了热量不足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和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又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以外,一般均有大豆种植。我国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根据大豆品种特性和耕作制度的不同,我国大豆生产分为五个主要产区: 一、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 二、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 三、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 四、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 五、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