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杂交稻即说明这个组合的双亲为一个籼稻一个为粳稻,这两者配制的杂交后代遗传基础更为广泛,属于两个水稻亚种间的杂交,也就是远缘杂交,理论上可以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组合,籽粒可能偏向不长也不圆的中间类型,普通杂交稻一般就是指的杂交籼稻,它的双亲都是籼稻,籽粒偏细而长。
希望能有所帮助
什么是杂交稻杂交稻有哪几种类型
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因为它能直接带动粮食增产,所以水稻种植相对受到国家的关注,毕竟它是粮仓的关键。因此,杂交水稻的成功栽培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因为杂交水稻的产量远远高于普通水稻品种。
与一般常规水稻品种相比,杂交水稻具有根多、根长、根粗、根系生长快、入土深、吸收能力强等特点。因此,杂交水稻耐肥、抗倒伏、不早衰,具有一定的产量保证。分蘖能力强是杂交水稻的亮点,正是基于此,杂交水稻茎叶生长旺盛,叶面积较大。各生育期杂交稻叶面积系数均大于常规稻,穗数多,光合能力强,有机质含量高,产量提高。许多农作物品种都有局限性,包括水稻。有些水稻品种并不适合在所有地区播种。但杂交水稻的适应性相对较强。杂交水稻可在山区、丘陵区、平原区和肥沃地区种植,增产效果明显。
选择最合理的水田种植密度,尽可能多地种植水稻。还要注意密度,不要太密。种植在一起的植物会形成竞争关系,两者一起吸收养分,营养不良就会发生在早晨。这样,就不可能增加产量。有经验的种植者很容易做到合理的密植。如果他们控制不好,也可以依靠科技的力量。现在有许多新机器可以帮助种植水稻。
众所周知,增产必须靠化肥来支撑,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的使用是按需分配的。正如人们在生长期需要不同的养分一样,不同的生产期对肥料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必须在适当的时期使用适当的肥料。水稻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是氮肥。如果时机不对,根系就会发达,营养不良。晚熟对水稻产量也有很大影响。不仅是合理的用药时间,也是合理的用药剂量。合理使用该肥料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如果施用量过多,会导致营养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的生长。这将导致水稻减产。使用这种肥料的最佳方法是在水稻生长初期控制这种肥料的使用,并在生长中期增加其使用。这将有利于高产水稻的生产。优质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略有下降,优质稻种植面积有所增加。逐步完善大米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降低政策性收购比例,优质优价的收购储备机制逐步形成,普通大米与优质大米价格两极分化明显。
杂交水稻和转基因水稻的区别
杂交稻是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或类型进行杂交所产生的具有杂种优势的子一代组合。与基因型为纯合的常规水稻不同,杂交稻的基因型是杂合的,其细胞质来源于母本,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本,一半来自父本。
由于杂种代个体间的基因相同,因此,群体性状整齐一致,可作为生产用种。 而从2代起,由于基因分离,会出现株高、抽穗期、分蘖力、穗型、粒型和米质等性状分离,导致优势减退,产量下降,不能继续作种子使用。
所以,杂交稻需要每年进行生产性制种,以获得足够的杂种一代种子,满足生产需要。根据杂交稻亲本遗传性不同和种子生产途径不同,我国生产应用的杂交稻主要有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 三系杂交稻是利用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通过两次杂交程序生产杂交稻种。
两系杂交稻是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一次杂交生产杂交稻种子。根据籼粳类型和亲缘关系,又可分为三系杂交籼稻、三系杂交粳稻、三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以及两系杂交杣稻、两系杂交粳稻、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等不同类型。
杂交水稻是自然的产物,转基因水稻是人工的产物。
杂交是一个基因重新排列筛选的过程;转基因是引入新的表达因子,是一个重新创造的过程。
杂交水稻是通过人工筛选,在经历几代之后得到我们所需的基因表达为高产的水稻。该水稻物种还是该物种,基因组成没有变化。而转基因水稻是引入新的基因(不一定是水稻基因,可能是其他物种的基因,比如细菌基因)在该水稻物种上表达,实际上此水稻物种已经成为一个新物种,和之前的母体有明显区别。
: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50年来,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践行了他“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宗旨,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荣获国家发明特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奖励,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6年,袁隆平院士针对我国人增地减的现状,提出了运用超级杂交稻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现有4亩地的粮食,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的单产和总产,提高农民种粮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科学思路,即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2007年率先在湖南实施,并迅速在安徽、广东、广西、河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市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袁隆平院士又提出了“两分田或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丰工程,得到了政府和专家的一致认同,已在广东和广西实施,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参考资料: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风采,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