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鸡的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和雌鸟羽色不同,雄鸟羽色华丽,多具金属反光,头顶两侧各具有一束能耸立起而羽端呈方形的耳羽簇。野鸡翅稍短圆,尾羽18枚,尾长而逐渐变尖,中央尾羽比外侧尾羽长得多。
野鸡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几个亚种,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
野鸡的分布情况。
野鸡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中亚、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
野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
野鸡学名叫环颈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脊椎动物,鸟纲,雉科。为我国雉科中分布最广的鸟。雄雉体长近09米。
羽毛华丽,尾羽较长、中央尾羽尖长,呈灰**,具有对称黑色横斑。头顶灰褐色,缀铜绿色光泽,眉纹白色。颈部下方有1圈显著白色环纹,故又称环颈雉。
前额、耳羽、颈侧、颏部均为黑色,缀蓝绿色光泽。足后具有革质距,可用作攻击敌人的武器。雌雉较小,尾羽较短,均有黑褐色横斑;无距,羽毛呈黄褐色,具有栗红色斑纹。我国境内约有19个亚种。喜栖于蔓生草莽的丘陵中。夏季繁殖期,可上迁高山坡处,冬季迁至山脚草原及田野间。
喜食谷类,浆果、种子和昆虫。善走而不能久飞。繁殖时在灌木丛或草丛中的地面凹陷处营简单的巢,内铺落叶、枯草。每窝产卵6~15个,早成雏。肉味美,尾羽可作饰羽用。由于外形似鸡,故俗称“野鸡”。我国各地多有分布,仅海南省和西藏的羌塘高原处尚未发现。
野鸡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野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野鸡之所以成为保护动物是因为野鸡曾经被大肆捕杀,危及到了种群繁衍。野鸡种群中主要有环颈雉、红腹锦鸡、大眼斑雉、大型七彩山鸡、黑化七彩山鸡。其中环颈雉属于雉科鸟类,体型虽比家鸡小,但尾巴比家鸡长,所吃的食物会根据季节以及活动地区的改变而变化。
野鸡的外貌特点:
野鸡翅膀上的毛是棕色的;脖子上的毛五颜六色,像围了一条彩虹围巾;头顶上的毛是金色的,像戴了一顶金色的皇冠;眼睛下面的毛是蓝色的,蓝得发紫;它的眼睛大大的,显得虎虎有生气,骄傲地看着我;尖锐的嘴像一把小刀;它的脚又粗又长,而且力气很大,一蹬整个笼子都要飞了起来。
野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
野鸡不属于保护动物。
1、野鸡又名雉鸡、七彩锦鸡、山鸡等,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野鸡的羽毛别具特色,还可以制成羽毛扇、羽毛画、玩具等工艺品。
2、节日送野鸡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传统,有表达吉祥如意和美好前程之意。同时还可制成漂亮又好卖的标本。
3、野鸡送人是高档礼品,待客是珍稀野味,还是英国皇室招待国家元首的保留菜肴。正因为如此,每年春节前后,市场上都掀起一股送野鸡的热潮。
扩展资料:
1、动物保护的核心内容是禁止虐待、残害、猎杀和捕食任何野生动物。保护濒危动物是一项耗资巨大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和舆论的综合手段来完成。
2、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而且还可以使其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
3、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濒危动物保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技术、设备和保护管理方法还很落后,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需要向有关国家学习先进经验。
4、我国已建立了数百处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切实保护,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大鸨等的数量,已有明显增加。
参考资料:
_保护动物 _野鸡
野鸡属于几级保护动物?
野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野鸡曾经被人们当作动物界的“人参”而大肆猎杀。所以在2008年的时候,野鸡成为了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非法捕杀者都会受到法律处罚。
2020年5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303号》,将野鸡(雉鸡)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动物学史
作为狩猎鸟,被人为引入欧洲、北美洲、夏威夷、智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如指名亚种 Pccolchicus,最晚是由罗马人引入欧洲。雉鸡在10世纪左右被带入英国,但在17世纪左右绝迹,1830年左右重新引入。
雉鸡约在1857年引入北美。其中主要是华东亚种 Pctorquatus。主要分布于北美的草原地区,是美国南达科他州的州鸟。
野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野鸡曾经被人们当作动物界的“人参”而大肆猎杀。所以在2008年的时候,野鸡成为了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非法捕杀者都会受到法律处罚。
200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关于发布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梅花鹿等54种陆生野生动物名单的通知》,将野鸡(又叫雉鸡、环颈雉、七彩山鸡)列入了《 附件: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
野鸡习性:
野鸡适应性广,抗寒,耐粗生活环境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饮冰碴水,不怕雨淋。
集群性强繁殖季节以雄雉鸡为核心,组成相对稳定的繁殖群,独处一地活动,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则开展强烈争斗。
自然状态下,由雌雉鸡孵蛋,雏雉鸡出生后,由雌雉鸡带领初生的雏雉鸡活动。待雏雉鸡长大后,又重新组成群体,到处觅食,形成觅食群。群体可大可小,因此,人工养殖的雉鸡,可以适合大群饲养环境,但密度过大时,妨碍采食,常发生互啄现象。
以上内容参考 -野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