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
一、从体型上分辨。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体一般20毫米左右。
二、从颜色上分辨。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扩展资料
如何分辨:
1、分辨蝈蝈:老嫩秘诀是看肚皮、看头部、看体色、看吃食、看须爪、看行动速度。
2、分辨蛐蛐:体色多为黑褐色,体型多呈圆桶状,有粗壮的后腿,比身体还要长的细丝状触角。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丝,如果是雌虫,还有一根比尾丝还长的产卵管。
3、分辨雌雄:翅膀有明显凹凸花纹的是雄的,翅纹平直的是雌的。最特殊的是,他的听器是在前脚节上。
参考资料:
—蝈蝈
—蟋蟀
蛐蛐和蝈蝈区别是什么
1、体型不同: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一般20毫米左右。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
2、外表不同:蝈蝈为鲜绿或黄绿色,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而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且没有以上特点。
3、叫声不同:蝈蝈皮实耐旱,鸣声强劲有力;而蛐蛐鸣声小而尖。
蟋蟀,蛐蛐,蝈蝈有什么区别?
外形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所属类别不同,所吃的食物不同。首先蝈蝈形似蚂蚱,身体是草绿色的,不发亮,蝈蝈属于螽斯科,蟋蟀别称促织、蛐蛐,而蝈蝈别称蹩踪聒聒、螽斯。蟋蟀野外生活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蝈蝈以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为主,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从唐朝天宝年间开始养斗蟋蟀,兴于宋,盛于明清。以前,在京郊香山、玉泉山、温泉等地,蟋蟀俯首即得,即使城内的故宫、北海、天坛、太庙等地也能捉到蟋蟀。
白牙青、白牙紫、垂青一线飞蛛、铁弹子都是北京知名的蟋蟀品种。京城民间始终保留着玩蟋蟀的习俗,各路玩儿家经常聚集到一起聊蟋蟀、斗蟋蟀。盛行时宣武门、牛街、椿树上头条是有名的摆擂台、斗蟋蟀的地方。
老北京斗蛐蛐,分上中下三等。下等就是三五个小孩抱着粗制瓦罐或搪瓷茶缸,蹲大槐树底下斗,赢者弹输家的脑门儿,至不济赔上俩玻璃球仨洋画。中等多是在自己家中“雅斗”,以点心、水果或一元大洋为输赢,纯属消闲取乐。上等的规矩可就大了,白露前后“开盆”,设局的地方要选在大院落,先发大红请帖请参加者莅临,然后设司秤、记账和监局三人。司秤的负责给蛐蛐过秤——这跟拳击比赛一样,分清轻中重量级,同级别的选手才能较量。记账的把重量写在条子上交给蛐蛐的主人,蛐蛐的主人携带相应的蛐蛐参加相应的“重量级”的斗局。而斗局正式开始前,由监局人与双方商议赌注的大小。
蛐蛐和蝈蝈的区别
声音在这里却是无法描述,能帮你的只有这些:
蛐蛐属于蟋蟀科,但是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尽管蛐蛐通称蟋蟀,又叫促织,但是科学分类上他们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蛐蛐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不一定是蛐蛐。
鉴别特征是蝈蝈一般是草绿色,不发亮;蟋蟀和蛐蛐黑褐色,油光发亮!
而蝈蝈是直翅目,螽斯科昆虫。
1,蝈蝈
人称“叫哥哥”,属直翅目,螽斯科昆虫。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身体壮实,虫体绿色,因产地不同,颜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头部有黄褐色、细长呈丝状的触角,是其感觉器官之一。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
2,蛐蛐:
属于蟋蟀科,但是仅仅是其中的一种。也就是说蛐蛐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不一定是蛐蛐。
3、纺织娘在鸣虫中属大型种类,体大,从头到翅端可达50~70毫米,单翅长39~44毫米。体色有绿色或枯**两种。头相对较短,头顶甚宽,颜面垂直。前胸背板前狭后宽,背面三条横沟明显。前翅宽阔,形似一片扁豆荚,前翅侧缘通常具数条深褐色斑纺,其长亏过腹端,甚至超过后足股节端。后足甚长。雌虫产卵瓣长,马刀状,略呈弧形向上弯曲。
它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它白天常常静伏在瓜藤枝叶或灌丛下部,黄昏和夜晚爬行至上部枝叶活动。在华东一带,8~9月间可听到虫鸣。纺织娘鸣声很有特色,每次开叫时,先有短促的前秦曲,声如“轧织,轧织,轧织,”,可达20~25声,犹如织女在试纺车,其后才是“织,织,织-”的主旋律,音高韵长,时轻时重,犹如纺车转动,因此得名。如遇雌虫在附近,雄虫一面鸣叫,一面转动身子,以吸引雌虫的注意。纺织娘以杆物的花和嫩叶为食,并嗜食南瓜及丝瓜的花瓣。
蛐蛐和蝈蝈有啥区别 蛐蛐和蝈蝈这两者的区别
蛐蛐和蝈蝈的区别
蛐蛐和蝈蝈的区别,蛐蛐和蝈蝈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昆虫,前者的是俗名,其实就是蟋蟀,后者的外形与蝗虫相似,这两种昆虫给人一种非常相似的感觉,但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挺明显的,外形和颜色等都有不同。
蛐蛐和蝈蝈的区别1
首先,蛐蛐和蝈蝈的外表有区别。
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而蝈蝈全身呈现鲜绿或黄绿色。
其次,二者所食用的食物也不一样。
蛐蛐的喜好是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是农业害虫。而蝈蝈主要的食物是昆虫及田间害虫,它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田间的卫士。
最后,二者的发音器也很不相同。
蝈蝈的雄虫翅短,具发音器,雌虫只具有翅芽,无发音器;而蛐蛐无论雌雄都具备发音器。
蛐蛐和蝈蝈的区别2
区别:
一、从体型上分辨du。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体一般20毫米左右。
二、从颜色上分辨。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如何分辨:
1、分辨蝈蝈
老嫩秘诀是看肚皮、看头部、看体色、看吃食、看须爪、看行动速度。
2、分辨蛐蛐
体色多为黑褐色,体型多呈圆桶状,有粗壮的后腿,比身体还要长的细丝状触角。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丝,如果是雌虫,还有一根比尾丝还长的产卵管。
3、分辨雌雄
翅膀有明显凹凸花纹的是雄的,翅纹平直的是雌的。最特殊的是,他的听器是在前脚节上。
蟋蟀
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蝈蝈
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1、从体型上分辨。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体一般20毫米左右。
2、从颜色上分辨。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